最后,我讲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又回到刚才开始讲的,经济重心,国际的影响力逐步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或者平分秋色。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在2017年由董事会批准的能源战略里,并没有排除煤电,只是为提供燃煤电厂项目融资设立了一些较为苛刻的条件。如果只是一些借款的小国加入进来,先不用说评级问题,整个银行高标准的形象就很难支撑起来。
现在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从金融、工业基础、高科技等来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的。历史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历史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在重复,有的时候甚至都看不出历史在重复。美国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训,决定要帮助欧洲国家重建,同时也不要求欧洲国家立即偿还美国的债务。为什么?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7年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的经济预测是很积极的,没有预示美国的次贷危机和可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险。七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重心转移再次出现。
成立世界银行,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诱饵:只要一国愿意接受宏观监管,就可以获得贷款。其实,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但是可能感觉风险很大。此外,美国还对发展中小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税收倾斜。
三是大国竞争需要保险业补齐短板。在这一关键时期,保险业发展也将面临更大挑战。动用部分专项财政救助资金进行巨灾保险保费补贴。1.增加金融知识教育,提升公众的保险和风险意识。
5.强化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助力金融体系的稳定。4.严格相关侵权法律的司法执法和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以便激发更多的投保需求。
2019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6174亿美元,全球份额占比为9.81%,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这些都是我国应该补足的政策空白。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保险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制度建设,强化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监管,将保险控股公司、股东关系的穿透、信用保证保险、保险另类投资等新业务作为风险管控的重点,并对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严加整顿和治理。(一)提升保障措施的高度 这是指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保险业发展的措施,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保障措施主要在行业或者地区层面落实,而尚未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影响到了保险产品和服务在很多领域的推广和普及。
相比之下,2018年美国约有2.669亿生效的寿险保单,人均0.82件。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财富加速积累。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增大。此外,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境内保险公司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问题四:为支持我国保险业在十四五期间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应制定或提升哪些相关保障措施? 田辉:一国保险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由政策、制度、监管、法律等构成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科技性——近年来,保险科技方兴未艾,对全球保险业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十四五时期我国必须加大对保险科技的投入和应用力度,使得保险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各类精细化需求,包括购买更加便捷方便,保障更加灵活全面,信息更加透明公开,理赔更加及时快速,价格更加低廉可负担等。3.改善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模式,从产品制进化到账户制。
例如,用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替代企业缴纳安全生产保证金。实际上,在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提到的11种安全中,保险业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保险业完全应该被视为是多层次国家安全网建设中的有机环节来加以管理。自2017年开始监管机构加强了对保险业的风险管控,推动人身险业务回归保障本源,增加股权和公司治理监管力度,使得保险业风险水平明显下降。为此亟需加快相关改革步伐。例如,继续加大社保体系改革力度,对政府和市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并为商业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预留政策和资金空间。4.推动资本市场深度发展,强化资本市场对保险长期投资和资产负债良性匹配的支持,使得保险公司更多通过公开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二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需要更高质量的保险供给。三是保险资金运用环节风险偏高。
一是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需要保险业做出更大贡献。保障性——当前我国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普遍薄弱,从死亡风险到医疗费用报销,从财产损害到侵权责任转移,保险产品所能提供的损失补偿与风险管理功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为此,需要强化定期寿险、医疗费用补偿保险、商业养老金保险、个人或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巨灾保险(特别是洪水、地震)等保障性产品的供给。稳健性——自十二五末期至十三五初期,人身险市场短期高现价万能险产品一度过快增长,使得保险业偏离了传统保障功能为主的定位,资产负债错配严重。
人身险公司或者依靠个人代理渠道的人海战术,或者依靠高额佣金的银邮渠道来提升保费收入。从竞争手段看,保险公司的竞争焦点集中在短期营销费用投入等初级手段上。我国当前保险供给的首要问题是购买保险的人数相对较少。在我国现代服务业各门类中,保险业发展处于相对较弱态势,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安全都产生掣肘。
不过,整体看来,除了行业减税政策已起到积极效果之外,不少改革开放措施或由于实施时间尚短,或由于力度不足等原因,对保险业产生的带动作用尚不十分突出。未来必须通过支持中小保险机构发展、支持外资保险公司发挥作用、强化保险优质服务等方式提升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层次,形成多元化经营主体有序竞争、良性竞争的局面。
一是保障型产品不足加大了金融体系的同质性风险。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保险业在推进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必须肩负重任。
5.将特定巨灾风险由地方试点提升至全国层面运营,包括建立中央层面的风险分担机制。二是大型保险公司份额过高推升了集中度风险。
(三)拓展保障措施的深度 这是指我国已经实施了一些与先进国家类似的支持措施,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保障措施的力度不足。进入专题: 保险业 。2.强化保险行业发展的专业性、竞争性和稳健性 专业性——长期以来我国保险公司习惯于粗放式发展模式,专业经营能力不强。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在工业、贸易、投资、研发等领域有巨大用武之地,因而往往能够在大国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防控金融风险的任务丝毫不容松懈四、关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相应地,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上,我们也可以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明确的目标。
对此,最近IMF也有相关的研究报告,认为在韩国等与中国有密切投资贸易关系的国家,其货币开始围绕人民币波动,更多地体现出盯住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汇兑成本,控制汇率风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推动人民币对外使用。
美国人搞长臂管辖,其实绝不仅仅是出于意识形态而只针对中国,它对其隔壁邻居如墨西哥、对其倚仗的战略朋友如越南,甚至对传统上它密切往来的友好西方成熟市场国家如瑞士,有时也这么干。人民币的价格从国内看是利率,从国际看则是汇率。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